7月23日,盛夏苏州,水巷浮光,荷香绕指。伴随着清亮的蝉鸣,晶云药物开放日|晶型+制剂技术驱动新药开发活动在晶云大厦顺利举行。从江南水乡出发,到服务遍及海内外,晶云药物成立15年,已在中国苏州、美国(新泽西、旧金山湾区)和加拿大多伦多设立研发与生产中心,与全球超过1000家制药企业合作,成功支持了2000多个新药项目。如今,在中国排名前20的创新药企业中,有19家选择了晶云药物的服务;在全球排名前10的制药企业中,有8家是晶云药物的长期合作伙伴。
本次开放日活动中,晶云星空(晶云药物CDMO事业部)CSO李峰博士、CEO马德成博士,晶云药物固态化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海禄博士、首席科学家黄廉丰博士、晶型研发副总监余姝等多位专家,分别就相关议题进行了分享,以“核心技术+实际案例+疑问解答”的讲解方式,让上百位参会的医药产业链人士全面、系统、深刻地了解到,晶云药物 在“晶型研发+制剂技术”细分领域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除了主题分享,本次活动还设有Case Study Poster Presentation、晶型制剂实验室和GMP生产车间参观等环节,参会者在多张高质量海报以及真实的实验场景中,不仅能切身感受到晶云药物多年来“做了”什么,还能深刻了解晶云药物在晶型与制剂细分赛道不停地探索和突破着什么。
正如晶云药物COO毕姗姗在活动开场致辞中讲述,“如果晶型是分子的起点,制剂则是分子真正走向患者的桥梁。在晶型方面,中国每三个IND的小分子背后,就有‘晶云人’的身影;在国家药典委员会关于晶型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多轮起草中,也留下了晶云药物持续输出的专业笔触。在制剂方面,晶云星空采用‘首次正确’的制剂策略,成功支持了超过130个中美项目,其中,已有20多个项目同步在国内、北美、澳洲递交IND申请。此外,晶云药物还通过自建与并购,将业务领域延伸至大分子分析板块,补齐从‘小分子晶型和制剂’到‘大分子生物分析及CMC分析’的能力拼图。”
晶云药物COO毕姗姗
毕姗姗表示,“今天晶云药物把大家请进实验室、请到报告厅,不是为了展示我们的设备有多昂贵与前沿,而是希望在与行业专家双向的交流中,让‘晶云怎么做’变得可见、可感、可质疑。十五年来,晶云药物在深耕晶型与制剂的同时,也将‘开放、倾听、共同成长’写进了公司发展的DNA。我们期待与更多并肩作战的伙伴同行,为患者带去更多可及的产品。”
对于儿童制剂而言,微片具备依从性好、给药方法多、成本更低等优势,但其技术要求比常规片剂开发更高
晶云星空CSO李峰博士
在儿童用药的法规推力下,微片像一枚被精心切割的钥匙,虽然其直径仅有2~3毫米,却在各国的审批档案里依次留下清晰的齿痕。多项0至6岁患儿的临床数据表示,微片吞咽无呛塞,其接受度与糖浆相当甚至更优,绝大多数儿童可直接整粒吞服,无需咀嚼。除了患者依从性更好之外,微片还可以满足临床多变的给药方式。
对此,晶云星空CSO李峰博士强调,“给药方式将微片的灵活性发挥到了极致。例如,6 个月以下婴儿可将微片溶于水,用口服注射器喂服;半岁以上幼儿可混入酸奶、布丁或苹果酱;能吞咽的儿童或成人可直接吞服胶囊;胃管或鼻管患者亦可将微片制成混悬液后推注。但是,在微片开发方面,其身形虽小,却承载了固体制剂的全部逻辑。甚至,由于微片尺寸小,片芯硬度高,压片所用压片机的冲头和模圈的尺寸小,这些特点在混合颗粒或粉末的可压性和流动性、压片装填的准确性和均一性等方面均提出了比常规片剂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微片开发过程中,药企可选择与经验丰富的CDMO合作,以减少开发成本和加速开发进程。”
开发无定形药物制剂需从制剂处方工艺和环境等多个角度制定策略
晶云星空CEO马德成博士
在晶云星空,有三大技术平台可用于口服制剂的开发和生产,分别是:以冲压模拟为核心的常规固体制剂平台;针对难溶性化合物、PROTAC及口服多肽类药物的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制剂平台;以及用于儿童制剂开发、临床前动物制剂开发的微片制剂平台。
其中,对于无定形API制剂的开发,晶云星空CEO马德成博士分享了相关要点,“开发非晶态API的口服常规制剂时,需要关注API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基于这些性质来设计处方组成和工艺,以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此外,在开发过程中还需注意环境条件,包括低湿度、低温度等。开发结晶API的无定形固体分散体制剂时,则需对API和polymer的性质及热力学原理有基本了解,来保证一个动力学稳定的固体溶液体系,而其动态溶解度和片剂溶出速度是控制生物利用度的关键。”
发补过程中,企业需遵守内容完善自治结构明确、单一晶相、有潜在风险即评估等多项原则
晶云药物固态化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海禄博士
晶型研究在新药与仿制药申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药品注册申报过程中,收到监管部门有关晶型的发补是常见情况,回复发补需要严谨、专业,确保符合法规和技术要求。发补的窗口期并非万能,药物开发人员需要在早期锁定晶型、制定合理制剂工艺、完整和明确数据链、与审评员前置沟通,才能避免在发补回复期内处于被动。
晶云药物固态化学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张海禄博士强调,“在药品申报前,企业就需要做适当的晶型筛选,并通过合理理由选择一个可开发策略,对包括该晶型在内的多晶型做结构确认和理化分析,且需要保证分析数据不粗糙能支撑结论;企业还需要制定合理的制剂工艺,并经常规或增效检测方法确认该工艺下药品没有发生转晶,关键批次存储过程晶相稳定;此外,在晶型和制剂开发过程中,企业还需要配备有足够重视、能够判断晶型研究是否充分的高层或外部支持,再结合与监管部门的沟通,推动药品注册审评。在发补过程中,企业应积极回溯解决问题,基于合理的理化分析为晶型研究是否充分、晶型选择和工艺设计是否合理提供判断依据。”
整体来看,有关于晶型相关的发补,企业需遵循内容完善自洽原则、结构明确原则、单一晶相原则、有风险即评估控制原则、包括但不限于(优于)原则以及换位思考评估原则。
药物的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API和制剂,都与处方前研究密切有关
晶云药物首席科学家黄廉丰博士
处方前研究是制剂处方开发的重要前提,它为化合物的成药性评估、产品的给药途径、剂型选择、处方工艺设计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是开发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的坚实基础。处方前研究包括对原料药进行固态、颗粒属性、粉体性质、理化性质、稳定性和原辅料相容性研究等,其目的是了解原料药的性质,为制剂开发和存储条件提供依据,最终根据药物的特性,研发出简单、稳定、优质的产品。
针对处方前研究,晶云药物首席科学家黄廉丰博士,从候选药物理化性质表征,动物剂型研发,可开发性晶型、盐及其他固体形态的筛选,可药性评估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首先,针对候选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应尽早测试,了解其物理化学性质对PK和剂型研究的影响,预判药物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挑战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其次,在剂型研发过程中,需以市场产品进行为目标,根据候选药物的理化性质和PK/PD信息,找出剂型研发的关键属性并做出风险评估;再而,在晶型与盐的筛选过程中,需要结合药物的理化性质与PK数据和剂型需求,通过改变尽可能多的变量,筛选出最适合开发的固态形式;最后,在候选药物的可开发性评估方面,需要从候选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可生产性、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不难看出,处方前研究并非药物开发过程中简单的“打样”,而是从毫克级API开始,为后续整条新药制剂开发链铺设可放大的技术底座。在后续药物开发过程中,其理化性质、生物利用度,以及API和制剂的生产,都与早期所选晶型有关。只有在处方前研究时将所有风险前置,候选药物在后期工艺放大、变更与申报等环节,才能一路绿灯。
晶体结构决定候选化合物特性:进一步决定药品的安全性、药效、质量
晶云药物晶型研发副总监余姝
晶型研究贯穿于新药发现和开发的整个流程,对药品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晶体的结构决定着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溶解度、引湿性、粒径、形貌、密度、流动性等特性,进一步对药品的安全性、药效、质量产生影响。根据新药开发的不同研究阶段及监管要求,针对性地开发灵敏度足够的定性定量检测方法,将有效支撑新药IND、NDA及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顺利获批。
对于晶型的定性定量研究,晶云药物晶型研发副总监余姝强调,“晶型的定性鉴别可分为绝对鉴别和相对鉴别,前者可通过SXRD、Micro-ED等设备,独立完成晶型物质状态的鉴别;后者需要借助已知晶型信息,才能完成晶型种类的鉴别,适用于不同晶型我要照顾的图谱数据间存在差异的晶型种类鉴别。晶型的定量分析则是指供试品晶型成分的定量或限量分析,如果药物研发过程中晶型可控,则需进行晶型的限量研究,即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研究;如晶型不可控,则需进行晶型的定量研究,即线性、准确性、专属性、范围、定量限、检测限、精密度、耐用性等研究。”
16张实战案例Poster+实验室实地参观: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同步升维
除了主题分享,本次活动还设有Case Study Poster Presentation、实验室参观等环节,参会者在多张高质量案例海报以及真实实验场景中,实现了理论与实验的同步升维。
Case Study Poster Presentation
其中,16张实战案例海报涵盖了CNS药物制剂开发、PROTAC化合物结晶及制剂研究、儿童微片制剂开发、晶型专利保护、晶型定性定量研究等多个热门话题,每张海报旁都有项目组相关技术负责人进行细致讲解,并实时为参观者答疑解惑。
16张实战案例Poster
例如,在药物晶型专利保护方面,晶云药物的专利专家告诉大家,“按照晶云药物以往与客户交流的体会,多数创新药企不会过早布局药物的晶型专利,⼀般是在明确候选化合物的药效,即将进⼊临床或后期阶段的时候才会考虑提交晶型专利申请。此时,该品种的化合物专利已经申请甚至公开,⼀些情况下,化合物专利里的描述会成为晶型新颖性评价的障碍。”该专家强调,“因此,晶型专利的布局需要在化合物专利提交之前就开始着手,负责合成⼯作的同仁们需要提⾼警惕,避免在化合物专利中披露有关固体形态的误导信息,以免对后续晶型专利的新颖性评价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晶型专利的创造性数据挖掘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从一张张展示案例成果的海报背后,参观者既享受了一次知识的盛宴,也感受到了挑战性项目的背后,晶云药物晶型和制剂团队的创新技术与丰富的产业经验。
晶云星空制剂研发和生产基地参观合影
在晶云药物CDMO事业部的参观环节,大家来到晶云星空的制剂研发实验室及GMP车间,跟随晶云星空技术人员的步伐,嘉宾们在这里感受到研发体系、核心技术和生产流程的紧密串联,丝滑衔接。让大家从理论和实践等多维角度领略到晶云星空在制剂领域的强劲实力。
晶云药物晶型研发实验室参观
而在晶云药物晶型研发实验室参观环节,嘉宾们最大的感受就是,晶云药物晶型研发实验室像一座精密的“晶型工厂”:从样品管理、分析、固态表征到单晶及XRPD 结构确证,再到筛选与结晶工艺放大,每一步都镶嵌在高标准的质量体系内。在晶云药物单晶实验室内,科研人员能对三维最小尺寸在 ~10µm 的晶体,在15 min内收集到高质量的单晶数据——新药开发的不确定性,在晶云药物实验室里,被一点点敲定。
参观者身处的晶云大厦9楼实验室南走廊,向窗外望去,可发现晶云药物的地理位置刚好处于众多合作客户中间,紧邻基石、百济神州、博瑞、信诺维及亚盛,再通过远处静静流淌的吴淞江,一幅关于医药产业链上下游的生态画卷在江南水乡中铺开。
动脉网注:文中如果涉及企业数据,均由受访者向分析师提供并确认。
动脉网声明:动脉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动脉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转载请联系动脉网。
诚邀您填写问卷
感谢您关注晶云药物晶型+制剂技术交流活动,您的声音对我们来说无比重要和珍贵,是我们持续进步及优化未来活动的力量。我们希望给您继续带来有价值和创新的技术分享活动!